General News
3月31日,财务处处长索俊颖一行来到丹江口校区开展业务培训,就规范报销流程对各位老师作了详细讲解。丹江口校区全体工作人员、常驻教师参加此次培训。财务处潘宣辰老师介绍了学校财务制度,并从报销原则、票据、查验发票真伪、审批程序、报销流程等方面作了详细演示。随后,老师们围绕报销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作了咨询。据该校区教师反映,此次业务学习针对性、实用性强,有效解决了大家在报销过程中存在的疑点、盲点问题。【编辑...
3月31日下午,我校出国留学项目宣讲会在明理楼C201举行,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艺术学院等学院200余名学生参加宣讲会。会上,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向到会的学生分发了项目宣传手册,并依次向同学们介绍了英国雷丁大学、邓迪大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马来西亚世纪大学等硕士项目的留学优势、入学要求、培养计划和申请流程,帮助大家结合自身专业、学业水平和经济条件合理选择留学去向。同学们认真聆听了项目...
为弘扬雷锋精神,进一步提高学生志愿服务意识和外语学习热情。3月31日下午,外国语学院在春雪楼前举办“知校园英文地图 促外语学习氛围”志愿服务活动。当天下午,外国语学院“向阳花”志愿服务队在田径场前搭好帐篷和宣传板,吸引了大批过往同学的驻足观看和咨询。“The Construction Layout Of H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志愿者们一边发放英文版校园地图资料,一边耐心向同学们宣讲校园主要建筑物的英文名称,受到同学们...
3月30日,十堰市中心血站助学金落实到位,总计资助我校三级及以上残疾学生20人,每人1000元。据了解,2021年秋季,我校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3884人,其中残疾学生34人。为重点关爱孤残学生,学工处、校团委、校教育发展基金会与十堰市中心血站等单位多次沟通协调,建立“十堰市中心血站助学金”孤残学生资助项目,由校团委与十堰市中心血站签订捐赠协议,制订《十堰市中心血站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印发了《关于评审2021-2022...
3月28日,汉语言文学专升本2102班在崇文楼A605召开以“我看美的本质”为主题的课堂研讨会,同学们在主讲教师聂在垠的指导下,开展了一场对“真善美”的自我探寻。在聂老师的指导下,9位学生代表依次上台,从“真善美”“美的基本形态”“美在理念说”等方面分享自己的见解。他们有的从书法学的角度阐释美的本质,有的从名人名言中挖掘美育的内涵,为大家理解“美的本质”提供了不少新颖的思路。分享环节结束后,聂在垠老师作了...
为提升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推进专业内涵建设,3月28日到3月30日,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组织化学、生物专业部分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院组织的国培项目活动,开展师范专业建设调研。 调研组先后走访了竹溪县城关中学、竹溪县水坪镇中心学校、竹山县茂华中学、竹山县上庸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和竹山县行知外国语学校,以观课议课、访谈、实地查看等方式,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专业能力与素质、课程设置与课堂管理、师范生跟岗实...
近日,辅导员郑胜男老师走进学校录播教室,录制了题为《学习雷锋精神 庚续红色基因》的微课视频。这是学工处组织的第三期新入职辅导员理论宣讲微课录制活动,共有9名辅导员老师参与。郑胜男老师录制视频截图本期理论宣讲微课是我校第三届辅导员论坛的重要内容之一,内容包括学习党史、民族团结、学生就业等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内容,主要提升辅导员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宣传和阐释能力。老师们...
3月28日晚,我校2022年“感恩诚信励志”演讲比赛决赛在南风剧场落下帷幕。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李亚迪、文学院魏东、教育学院孙文、学生工作处金超4名校、院资助指导老师担任评委。经过初赛、复赛,10名选手从100余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进入决赛。晚7点,决赛在选手们集体朗诵诗歌《盛世中国》中拉开帷幕。决赛分命题演讲和自由演讲两个环节。在命题演讲环节中,选手们精心准备PPT,并结合内容进行配乐演讲,分别以陈乔年、武大靖...
3月24日晚,由文学院主办的“学雷锋 树新风 争先锋”演讲比赛在南风剧场举行。校团委书记刘飞,文学院党总支副书记任自玲、相关专业教师、辅导员及文学院400余名学生观看了比赛。比赛现场随着“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声响起,汉江师范学院“见义勇为优秀大学生”陈星天同学向大家讲述了他除夕夜冰河救人的事迹,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学雷锋 树新风 争先锋”主题演讲比赛正式拉开帷幕。比赛中,6位选手通过《雷锋精神铸就无悔青...
3月28日中午,外国语学院在丹江口校区行政楼三楼会议室举行“院长接待日”,外国语学院院长陈梅,副院长祝东江、计道宏,院办主任欧阳钦、教师代表万晋以及辅导员谭宇等老师现场倾听学生们在学习生活上的意见建议,给出解决方案。小学英语教育2021级学生代表参加活动。学生代表们一一发言,表达了对学校和老师悉心培养的感谢,重点陈述了从同学中收集的困难和建议,涉及到学习、活动、宿舍、食堂服务、学校管理、图书资源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