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学校首页

汉师要闻

Important News

我校首届红色故事演讲比赛成功举办,百廿校史借势“出圈”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张玲、陈之政、王想 发布时间:2025-04-29

4月28日晚7点,汉江师范学院第一届红色故事演讲比赛校赛在崇文楼 C101报告厅举行。本次活动吸引了全校21名优秀选手同台竞技,围绕“讲述百廿校史 传承红色精神”的大赛主题展开演讲,带领与会师生同上一堂思政课,深度理解汉师120年光荣校史、赓续宝贵红色血脉、凝聚磅礴奋进力量。

党委常委、副校长吴红斌莅临现场指导并讲话。原校领导、马克思主义学院周进芳教授,学工部(处)部(处)长刘飞,团委书记潘彦冰,马克思主义学院分党委书记王襄渝,教务处副处长严桂林,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周敏,档案馆(校史馆)刘美霞老师受邀担任大赛评委。

吴红斌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红色校史育人、讲好红色故事的重要意义,指出校史是学校发展的精神坐标,红色故事是革命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通过讲述校史中的红色篇章,能更直观地感受老一辈教育工作者与党同心、与国同行的奋斗历程,从“小故事”中读懂“大历史”。讲述六次迁建故事、改革发展故事、校友群星故事,能帮助大家读懂蕴含其中的“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无私奉献、团结协作”的汉师精神,激励大家将个人理想融入时代洪流,做新时代的追梦人。

吴红斌围绕进一步提升活动质量、增强活动实效提出三点要求。一是站位要有高度,要将学校举办师范教育的120余年历史置于时代变迁、教育使命、精神传承的坐标系中,把薪火相传的故事与时代脉搏相联结,用具体细节支撑抽象理念,用情感共鸣升华理性思考,体现“历史厚度”和“思想深度”。二是挖掘要有深度,既要讲好勇牺牲甘奉献的红色校史故事,也要讲好舍小家为国家、讲政治顾大局的六次迁建故事,还要讲好促改革谋发展的高质量发展故事。注重演讲形式创新,倾注真情实感,以沉浸式体验打动观众,让历史“活”起来。三是传播要有广度。丰富活动的传播形式,借助全媒体平台、融媒体手段、自媒体大V力量,带动全校师生进行滚雪球式传播,扩大影响力,切实增强师生校史自信、文化自信、贡献自信,在实践中凝聚奋进合力。

比赛过程中,选手们紧扣主题,将历史叙事与艺术表达巧妙融合,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场精彩绝伦的演讲。从受其父亲施永贞影响,施洋为工人阶级振臂呐喊的英勇事迹,到杨献珍把自己的历史用一支红笔写到底,坚守信仰的伟大精神;从燕若痴、燕韶九投身革命的感人故事,到汉江师范学院六迁校址背后的执着与艰辛;从学校“汉江帆影”校徽的深刻寓意、“立德、启智、修能、笃行”八字校训的丰富内涵,到蔡明镜、黄春立等扎根乡村教育、用爱与责任为孩子们点亮希望的动人诗篇,选手们用真挚的情感和生动的语言,赢得了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现场气氛热烈非凡。其中,马克思主义学院选手张宸另辟蹊径,以时空对话的创新形式开篇,生动讲述了杨献珍先生用坚定信念书写传奇人生的故事,独特的表现方式令人耳目一新;由校史馆推荐的选手张雨欣同学则从红色故事切入,徐徐展开汉江师范学院的红色校史画卷,让师生们深切感受到汉师奉献精神的源远流长,赢得评委的一致认可,获得一等奖。大赛还评选出了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11名。

周进芳教授作精彩点评。他表示,本次活动主题明确、形式创新、组织有序,较好地达到了深读光荣校史、传承红色基因,激发我校学生爱党爱国爱校荣校的深厚情感的目标。他充分肯定了选手们在演讲中展现出的个人特色,称赞他们用富有感染力的表达将红色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周进芳还就如何进一步优化演讲提出三个核心规律:一是要善于以小见大,避免泛泛而谈,要通过具体事例和细节让观众产生共鸣;二是演讲内容要发自内心,只有演讲者自己深受触动,才能走进听众的内心,引发情感共振;三是要始终从听众的角度进行构思,了解听众的需求和兴趣点,使演讲更具针对性和吸引力。

活动还邀请了文学院高常老师现场挥毫泼墨,书写“传承汉师精神、建设教育强国”的毛笔题字。马克思主义学院同学们诵读习近平总书记《论教育》一书中的经典文段,表演舞蹈,现场沉浸在一片既庄严肃穆又充满温情的氛围之中。

本次比赛由学工部(处)、团委、教务处、创新创业学院、档案馆(校史馆)主办,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

【摄影:王一丹 编辑:邓小钰 初审:王襄渝 终审:梁仕新】

十堰校区:湖北省十堰市北京南路18号

丹江口校区: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学府路1号

邮编:442000

招生咨询电话:0719-8846111

接待/接访电话:0719-8800198

昼夜值班电话:0719-8846110

Copyright  © 2023 版权所有:汉江师范学院 ICP备案:鄂ICP备16010062号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42030043004-22002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