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概况

历史沿革

History

前师范时期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1-26

郧阳地区师范教育的诞生和中国师范教育的开端是同步的。光绪三十年(1904年)根据两湖总督通令,各州、府、县书院一律改为中学堂或师范学堂旨意,郧山书院更名为“郧阳府师范学堂”,生源来自郧阳府属各县秀才和优秀的童生,民国初年郧阳府属各县的初等、高等小学堂教师,大多是“郧阳府师范学堂”的毕业生。学校的前身——郧阳府师范学堂为郧阳地区近代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湖北郧阳府师范学堂毕业凭照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封建统治土崩瓦解。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任命蔡元培为教育总长,他宣布废除忠君、尊孔、读经,改革学制、修订课程,推进社会教育。他改中学堂为中学校,学堂监督改称校长,“郧阳府师范学堂”因而易名“郧山中学”,学制四年,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理论家、教育家杨献珍于1913-1915年在这里求学。192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学校系统改革令》,实行新学制,学校更名为“湖北省立第十一中学”,1925年杨献珍任校长。1935年易名为湖北省立初级中学,设简易师范班,1937年增设中师班。

郧阳府学宫大成殿

1938年全省中学联合,学校更名为“湖北省立联合中学郧阳分校”,含高中、初中、师范三部分,校址一度迁至郧阳府学宫大成殿(今郧县城关镇西岭街郧阳汽车改装厂内,即将淹没)。这时学校接纳来自山东、武汉、襄阳等沦陷区流亡师生数千人,办学规模一度达到2400人,居全省之冠。1939年,经房县籍省参议员段锡三提议师范部搬到房县,拟抗战胜利后搬回郧阳专区。

1940年3月,郧阳联中一分为三,即省立第八女高、省立郧县初级中学和省立房县乡村师范学校。1940年9月郧县原址新组建省立郧县简师,丁裕超任校长。1943年省立郧县简师并入,改为八师分部。1944年,鉴于八师房县本部与郧县分部相距300余里不便管理,宜昌地区已无师范,八师房县本部改名为湖北省第六师范学校,抗战胜利后迁往宜昌。1944年6月在郧县的八师分部扩建为湖北省立第八师范学校,属于中师。1945年,省立八师由三皇庙迁到城内察院街,后又改名省立郧县师范学校。郧县解放前夕,学校曾被迫先后迁往均县、襄阳、公安县。全国解放后,经省政府批准,留校师生又从公安县等地迁回郧县。1950年3月28日,省教育厅通知郧阳专署,批准成立“湖北省立郧阳联合中学”,郧阳联合中学内设中学部、师范部和师训部,还办有附属小学,王少白任校长,吴逢亮任师范部主任。师范部即郧阳师范学校的初创阶段。

十堰校区:湖北省十堰市北京南路18号

丹江口校区: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学府路1号

邮编:442000

招生咨询电话:0719-8846111

接待/接访电话:0719-8800198

昼夜值班电话:0719-8846110

Copyright  © 2023 版权所有:汉江师范学院 ICP备案:鄂ICP备16010062号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42030043004-22002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