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

【十堰晚报】这个春节,十堰城区挺清静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2-17 00:00       点击数:

不放鞭炮,噪音少了,空气好了

这个春节,十堰城区挺清静

马路上没有鞭炮屑,这让正月初一在柳林路值班的环卫工开心不已。

和往年除夕夜城区爆竹声声不同的是,今年除夕夜十堰城区静悄悄。不仅是除夕,春节7天长假期间,城区都静悄悄。

城区禁鞭,不仅空气质量好了、噪音小了、地面洁净了,医院里也没有因鞭炮炸伤的病人了。当然,最高兴的当数环卫工人,没有了一地的鞭炮屑,这个年过得轻松多了。

■文/记者 杨建波 图/记者 王佳

现场感受:除夕夜未闻鞭炮声

打从记事起,每年除夕夜都是爆竹声声辞旧岁,从未间断。今年却与往年不同,在城区,记者几乎没听到一声鞭炮响。

过年放鞭是我国传统习俗。但放鞭带来的烟尘、噪声等污染,严重危害市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和城市秩序。尤其对空气质量的破坏,日益为市民所诟病。1993年,北京在全国率先禁鞭。随后,全国300多座城市先后效仿。

2007年,十堰开始实行“限时禁点”燃放政策。去年9月21日,市政府第52次常务会议研究主城区全面禁鞭等工作。9月30日,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32次会议批准:从2016年元月1日起,十堰中心城区全面禁鞭。

禁鞭的成败主要看春节,往年到了除夕中午,城区的鞭炮声便此起彼伏,到晚上11点以后,鞭炮声更是接连不断,一直持续到正月初一凌晨1点以后。今年,从除夕早上到初一中午,记者所在的五堰片区没有听到一声鞭炮响,甚至假期过完也没听到鞭炮响。

除夕上午,记者在街上转了一圈,发现往年这个时间都会将鞭炮摆在显眼位置出售的小商店,今年没有一家卖鞭炮的。晚上,记者在街上看到,除了匆匆赶路的行人和巡逻的警车,没有放鞭炮的人。往年放鞭炮人最多的六堰人民广场,也没人放。就连最喜欢放鞭炮的孩子也不放了,记者走在街上,再也不用担心“飞来横炮”。

警方通报:春节7天仅接到6起举报

昨日下午,记者从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了解到,春节期间城区仅接到6起违规燃放烟花爆竹的举报,其中茅箭区3起、张湾区3起,当事人均已受到相应处罚。

其中,除夕和正月初一共有3起报警,一起位于机场大道附近东城开发区胡家村村委会对面工地,一起位于红卫何家沟山上。

另一起发生在大年初一上午,人民路派出所接到举报,称有人在彭家沟放了一挂鞭炮。民警调查发现,当天8时50分,市民刘先生将去年存放的一挂200响的鞭炮放了,邻居听到后反映给社区干部。事后,刘先生非常后悔,主动交了500元罚款,并保证再也不放了。举报者受到街办的奖励。

为做好禁鞭工作,春节期间,市公安交管局对进入中心城区的10个检查站仍然不撤专班,坚持对进入城区的车辆严格检查,不让鞭炮进城。

人民路派出所所长孔令林告诉记者,春节期间,所有民警取消正常休息,在重点小区专门值守。同时鼓励市民举报。

环保监测:空气质量是近年来最好的

市环保监测站提供的数据显示,近3年来,十堰空气质量出现中、重度污染的情况,全部在春节期间。

以2013年春节为例,2月9日至25日为允许放鞭时间,因此,空气质量相对于平日急剧下降。其中除夕为轻度污染,正月初一为重度污染;2014年春节期间,1月30日至2月15日为允许放鞭时间,空气质量6天良好、4天轻度污染、3天中度污染、4天重度污染。其中除夕为中度污染,正月初一为重度污染;2015年春节,由于推行“限时禁点”燃放政策,加上市民环保意识提升,放鞭炮的少了,空气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但除夕到初一仍为中、重度污染。

今年情况又如何呢?记者在市环保局网站空气质量实时监测数据中看到,从除夕至正月初一下午,十堰城区滨河新村、刘家沟、铁二处3个监测点,空气质量指数分别为日报57、53、62,空气质量状况均显示为良,空气质量等级为二级。春节期间,除夕、正月初一、初二和初六空气质量状况均显示为良,正月初三、初四和初五因受降雨和雾影响,空气质量显示为轻度污染。

一系列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城区空气质量是近几年来最好的,这与广大市民没有燃放烟花爆竹是分不开的。

住在五堰的王女士告诉记者,往年除夕晚上12点前后,城区到处都是烟雾,能见度很低,“今年天空是亮的,空气很好,初一早上打开窗户,阳光照进来,心情也是美美的。”

市民反映:这个除夕睡了个安稳觉

除了空气好,对广大市民来说,禁鞭带来的另一个好处是噪声污染小了。

数据显示,夜间人们所能接受的噪声不超过45分贝,而燃放烟花爆竹的声音可达130分贝以上。特别是一些爆炸力很大的烟花,燃放时产生的冲击波甚至能引起附近停放的汽车防盗警报鸣叫不止,对心脏病患者可能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

2014年春节前夕,竹溪75岁的陈奶奶因突发心脏病,被送到市人民医院救治。春节期间,陈奶奶及家人没回老家,租住在医院附近,方便每天到医院治疗。除夕那天,担心陈奶奶受到鞭炮声打扰,家人将其安置在里屋,并用棉被将窗户蒙住。正月初一凌晨,附近很多居民燃放烟花爆竹,因声音巨大,将沉睡中的陈奶奶惊醒导致病发。

据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统计,十堰城区因燃放烟花爆竹扰民引起的报警投诉每年都超过200起,市政府“一网三线”(网上问政、市长热线、行风热线、市公安局举报投诉专线)平均每年投诉量都有60起。

但今年除夕夜,因放鞭引起的噪声问题已成为过去。家住五堰的徐大娘告诉记者:“往年除夕晚上我不敢在12点以前睡觉,因为害怕被惊醒。今年除夕晚上我一直等到11点多也没听到一声鞭炮响,终于睡了个安稳觉。”

喜欢看春晚的杨先生告诉记者,每年除夕零点前后半个小时内,基本上听不见电视上的声音,即使声音调到最大,也无法盖过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今年终于可以听清敲钟声了”。

除了大家可睡安稳觉,医院也过了个安稳年。据城区3家三甲医院急诊科统计,春节7天长假,未接到一个因在城区放鞭炮炸伤的病人。

睡安稳了,出行安全了,年过得也就更完美了,很多市民表示,这才是大家希望的年。

环卫工人:终于和家人吃了团年饭

和广大市民相比,因禁鞭得到最大“实惠”的要数环卫工人。

“以前除夕从来没和家人吃过团年饭,今年终于和家人吃了团年饭。”在三堰做环卫工的马大姐笑得合不拢嘴,“往年除夕要从早上清扫到晚上10点才能下班,今年除夕上午我就扫完回家了。”

据市环卫局办公室带班的马姓领导介绍,往年除夕和初一是放鞭最多的时候,他们都要提前安排人加班,今年加班人数比往年减少50%,清扫人员的工作量也比往年减少了约二分之一,而且所有工作人员都能正常上下班。

禁鞭背后:折射的是城市文明的进步

春节前,有部分市民担心千百年来的放鞭习俗很难改变,但从除夕前后的情况来看,禁鞭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效。

禁鞭是一座城市文明进步的表现。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无论过节,还是办喜事,庆祝方式也应该不断改变,变得更加节俭、文明,不能影响大家共同居住的大环境。郧阳师专民俗专家康平认为,民俗文化应该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以适应时代、适应百姓的文化需求,民俗并不是禁鞭的挡箭牌。

中心城区禁鞭,是一座城市走向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更是我市外修生态、内修人文的具体体现。市民张先生认为,人们习惯燃放鞭炮,不外乎是追求过年的年味儿、渲染喜庆的气氛。但是,燃放鞭炮带来的负面效应有目共睹:噪音和空气污染、火灾隐患、安全事故隐患等。也有一部分市民认为不放鞭减少了过年的味道,但过年和家人在一起,团圆、安全才是过年的真正“味道”。

网友“刹那间永恒”认为,今年中心城区不放鞭是前进一小步、文明一大步,以前放鞭是为了吓走“年”这个怪兽,现在科学发展了,知道没有这个怪兽,过年的习俗也变得更加文明。今年除夕,城区不闻鞭炮声,虽然有些不习惯,但很容易接受,而且感觉很好,希望能够坚持下去。

网友热议:这个春节为十堰市民点赞

正月初一,秦楚网推出《十堰城区过年“静悄悄”空气好了,噪声小了!》的报道后,秦楚网微信也及时推出标题为《这个春节,为十堰市民点赞》的报道。在秦楚论坛,有多名网友先后发帖,畅谈享受禁鞭成果的感受。禁鞭也成为今年过年网友们讨论最热闹的话题,广大网友在支持禁鞭的同时,纷纷为十堰市民的高素质点赞。

网友“汉江蛙鼓”说:没有鞭炮声的春节真的很好,噪音少了,空气好了,地面净了,市委市政府禁鞭的决策正确,市民素质真的很高。这个春节真的应该为十堰市民点赞。有这样高素质的市民,这个城市才有希望。禁鞭顺民心、合民意,过年的习俗在悄悄地变,由注重吃到注重玩,这是时代的进步。

网友“我爱十堰”说:起先还担心没了鞭炮声的春节,总会少了年味儿。现在看来,担心完全是多余的,没了鞭炮,大街上依然张灯结彩,走亲访友依然热热闹闹,孩子们依然欢天喜地,年味儿一点也没少。相反,没了鞭炮,我们的天空更蓝、空气更好、街道更整洁、生活更舒适。没有此起彼伏的噪声和满大街的硫磺味,十堰更给人一种岁月静好、安定祥和的感觉。

网友“刹那永恒”说:我要给禁鞭效果打100分。这100分主要是打给广大市民的,如果不是市民自觉响应,仅仅依靠警察来管很难达到这样的效果,说明大家对禁鞭工作从精神上到行动上都是支持的。

网友“bmh”称赞:今年禁鞭必须顶一个,太舒心了,比过年还舒心。

网友“叮咚”说:十堰,我为你自豪,有素质的城市和市民!!!

为十堰主城区禁鞭点赞之余,不少网友还建议扩大禁鞭范围。网友“qw0611”说:十堰城区禁鞭非常好,应再扩大范围;网友“yshs”说:强烈要求郧阳区城区也禁鞭;网友“1443758363”说:今年在十堰主城区实行了禁鞭,效果异常好,几乎是众人一致点赞。而郧阳区没有纳入其范围内,从除夕开始,鞭炮声不绝于耳,对环境造成很大影响。实际上郧阳区的一些人家已破除旧俗,两三年春节不再燃放鞭炮了,我家楼上老教师两口子就是这样做的,只不过是个政府引导问题而已,建议在郧阳主城区尽快实行禁鞭举措,跟上十堰主城区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