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景观

“茹古涵今”三题

来源:党委宣传部      作者:亚舟      发布时间:2011-10-09 00:00       点击数:

北京南路十八号,矗立着一座气势恢宏的建筑:灰砖、青瓦、蓝玻、马头墙,它沿着弧形的山边呈扇面次第展开,融古今建筑元素符号于一体,古朴典雅,别具一格。勿庸赘言,这就是郧阳师专的第一幢标志性建筑——集馆藏、阅览、信息传送、学术活动等功能于一身的建筑面积近三万平米的图书情报大楼。

其体量之大,外观之奇,自然是人们评说的话题,然而,世人关注的焦点常常聚集在大楼中央的门楼及门楣上的题额上。三十多平方米的匾额镌刻着四个古雅遒劲的汉字,其浑厚自然类似金文,然而又少那么一点金文的画图会意;其笔势匀圆看似小篆,却又少了那么一点小篆的规正简明。这种介于大、小篆之间的过渡性书体所传递的信息确乎有点让人似懂非懂、朦朦胧胧。于是有人会心頷首,有人妙语解颐,有人窃窃私语……

一、创意者无意拟董郎

看过黄梅戏《天仙配》的人,大都能记得董永“路遇”七仙女的场景:董永赶路匆匆,大路上邂逅七仙女,被她阻拦问话,一时通过不得,想着“男女交谈是非多”的家训,为避免大路冲撞,咬咬牙,只好改变自己的行走路线,唱出了“大路不走我走小路”的精彩之句。

说起这题额,还真有点无意拟董郎的味道。

那是五月的一天,校园的工地上彩旗飘舞,花团锦簇,司仪台上“图书馆开工典礼”的巨幅标语赫然在目。前来参加郧阳师专新楼奠基仪式的嘉宾刚刚绝尘而去,热心的教职工凝视司仪台背景上的巨幅图案,谈起了图书馆题额的书写与装饰。

有的主张请名家赐墨,有人建议比较鉴别、优中选优!而有的则提出在历代书法大家传世作品中去找!人们议论着匾额的书写,讨论着书法的装饰,想象字体的色泽,畅想着建成的模样。其热烈的场景正如那五月的春光。

“唉——!有多少所学校,就有多少个图书馆。辞海茫茫,除了图书馆这个‘大路货’之外,难道就找不到一个属于它自己的别样称谓?!”这不乏愤青意味的一声感喟,引发了校园建设者和决策者们的深思。透过背景彩绘中隐约可见的“圖書館”字样,大家似乎都感到了这个称呼的单薄与单调。收藏和使用各种文献的专门场所在我国起初并不称做“图书馆”,西周的盟府、两汉的石渠阁、东观和兰台、隋朝的观文殿、宋朝的崇文院、明代的澹生堂等,都具有图书馆的功能,其称谓雅致新颖富于变化。而我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也不叫藏书楼,或图书馆,而叫‘天一阁’。据说取义于汉•郑玄《易经注》中“天一生水”之说,因为火是藏书楼最大的祸患,而“天一生水”,可以以水克火,所以取名“天一阁”。

有道是:大路通达人马稠,小路崎岖风景秀。是走“大路”,还是走“小 路”?在钟旒山水、文化校园的进程中,唱一唱“大路不走走小路”也未尝不可。

二、老板“妙语”流传广

这栋大楼在竣工之前,校园一度是施工人员的天下。

题额石料采自福建彰浦,青灰色的花岗岩上完成题词的镌刻与打磨后,运到现场起吊安装。它的“真容”现面的那一天,就有一群工人来到它的面前,琢磨着这匾上的四个篆字。

一个中年模样的人抢先说:“我文墨少,只认得第一个字:‘今’。你们呢?”

“第三个字应当念作‘古’。”另一个也算发了言。

大家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沉默了片刻。第三个人手拿根直尺,朝四个字念叨了一会儿:“那怎么组词呢?”

众人摇了摇头。

这时,有位老板驾一辆黑色奥迪车过来,见众人专注于门楼前的题额,也就走下车来,要看个究竟。老板毕竟是老板,他不假思索地告诉工人说:“读作‘谈古论今’。”

“好像不对吔,老板‘谈’的言字边咋会弄到两个‘火’字的上边呢?再说,这又不是个说书的地方。”

“唉,我也说不准,请个有学问的老板来认认。”

不一会儿,一个“学者”模样的老板摇晃着过来。他整了整眼镜,看了看题额,又瞅了瞅众人,一本正经地说:“了不起,不得了,这个命名有气魄!”

“几个啥字呀?”其中一个小心地问道。

“由左至右,读‘今福山庄’!这个‘福’与‘莊’,都是繁体字,难认。”

“为何起这么一个怪怪的名称?”不知哪位心存困惑,忙着就问。

这位老板进一步阐释道:“‘今福’是道家的理念,说明它建在武当山下;‘山庄’是气魄的标识,想想,一栋房子就是一个山庄,这还不气魄吗?”

老板的“妙解”在工人之中颇有市场,“今福山庄”的说法从此传播开来!

三、渊源有自话题额

茹古涵今,语出唐•皇甫湜《韩文公墓志铭》。

该文对“文起八代之衰”的文学家韩愈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可谓推崇备至。其“茹古涵今,无有端涯,浑浑灏灏,不可窥校。”首次使用“茹古涵今”一词,意谓包容吞吐古今。

正由于包罗久远,呑吐古今,清代的皇家园林——圆明园,有一处藏书、读书和小憩的场所,乃圆中著名的四十景观之一,亦取名“茹古涵今”,文献记载,它位于圆明园长春仙馆之北,“嘉树丛卉,生香蓊葧,缭以曲垣,缀以周廊”。清朝特喜作诗的乾隆皇帝,专门还为之题诗一首:

广厦全无薄暑凭,洒然心境玉壶冰。

时温旧学宁无说,欲去陈言尚未能。

鸟语花香生静悟,松风水月得佳朋。

今人不薄古人爱,我爱古人杜少陵。

清光绪年间取名“茹古斋”的古玩店,据说因有著名书法家翁同龢赐墨,而名声大噪。郧阳师专图书大楼的匾额——茹古涵今,没有请书家挥笔,也没邀名家赐宝,其墨迹的诞生亦不容冗言细语。校内一位亲历匾额合成过程的书家不无感慨地说:此四字之匾,无一字无来处,无一笔无推敲。

乾隆皇帝在他的《题“茹古涵今”》的诗中,改杜甫诗“不薄今人爱古人”为“今人不薄古人爱”,套用他们的言说方式,就题额轶闻而言,似乎也可以来上两句:“江河不废万古流,不薄名人爱同仁。”

上一条:对学子问

下一条:郧府学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