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景观

郧府学楼

来源:党委宣传部      作者:品舟      发布时间:2011-10-09 00:00       点击数: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当“春雪楼”和“清美楼”字样分别在俩学生楼耀眼处现出“庐山真面目”时,人们就开始了心灵的会意与解读:“春雪楼”的冠名,是不是为纪念那个特别的日子﹖——那年春天,挖掘机开上山顶,建设者们正为基地举行开工仪式的时候,漫山遍野雪花飘飘,不一会儿,整个工地银装素裹……而待到雪霁方晴,赐予大自然的自然是“清美”。俩楼的命名成为自然时空与心灵感受的嫁接。

这种描述性解读自然是言之成理的。然而,春雪楼的命名是穿越时空的,她的名字同郧阳府之旧制紧紧联系在一起。

郧阳开府始于明代。当年的郧阳府,其辖境和今天的十堰市大致相当,府衙就设在郧县。别看如今“郧阳”的字眼并不多见了,但这张看似发黄的旧名片,不仅记录着这块土地的久远与神奇,而且还见证过这片土地的辉煌与沧桑。据《湖北通志》载:“郧阳府,城周六里有奇。”天顺八年筑土城,成化十二年始甃以砖石。其门有四:东曰宣恩、南曰迎薰、西曰平理、北曰拱辰。从明朝成化十二年开府,一直延续到辛亥革命时期才废止。它经历了半个明代和整个清代时期,跨越4个多世纪,一共存在了435年。郧阳府的设立,不仅结束此前境内各县分属周边郡府的历史,而且还一度成为楚豫川陕四省边缘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曾一度集知府衙门、巡抚衙门和行都司驻地于一身,辖四省之域八府九州六十五县。

就在这赫赫有名的郧阳府中,有一座学子名楼:春雪楼,一座十分精美的高台双层楼阁式古建筑。初名“拱辰”,取“譬如北辰,尽其所而众星拱之”之意。始建于1467年,距今500多年,位于郧阳城最高点北门坡,是首任郧阳抚治原杰为之题名。万历年间的1574年,明朝著名诗人、号称“嘉靖七子”之首王世贞抚治郧阳期间择吉日登临此楼。恰遇雪霏始霁,天地之间一片银光,唯见一线江水飘然穿行其间,恰似一碧玉带。王世贞触景生情,文思飞动,欣然命笔。《弁州山人稿》载,《谷日登郧城东北门楼,时四山雪霁,因题曰春雪,而系以二律》:

“郧城东北似齐宫,四塞烟峦望望同。忽结楼台银海上,尽收天地玉壶中。从他柳絮能千点,笑杀梅花仅几丛。抚罢朱弦君自听,那能不让郢人工。”

“雪后登楼思渺然,南为梁苑北秦天。微吟谢氏生珪句,忽忆阳生种玉田。报瑞青祇君暂改;凌空白风羽全捐。俱言此日初名谷,太史应书大有年。”

“忽传楼台银海上,尽收天地玉壶中”的诗句一度在文人骚客间广为流传,王世贞去郧入京,他的接任者徐学谟赓诗以继,诗中写道:“谷日题词雪满楼,严城风物飒高秋。西南天地仍开府,秦楚山川只缀旒。寡和最怜孤郢调,雄飞谁并两吴钩。峥嵘锦字千春色,绝胜沉碑汉水头。”此后,“拱辰”楼更名为春雪楼。

不唯如此,徐学谟专门作《春雪楼记》,借春雪楼四周之美景,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不少名达适时到此游览,观赏雪景,提笔赋诗。自此之后,“春雪楼”就这样同郧阳城的名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可愦憾的是,公元1967年,因丹江大坝的修建,郧阳城向后迁移,春雪楼也随着古郧阳城沉于江中而消失,世人今已难睹其真容。

清美者,以清为美。清美楼实源自“清美堂”。明万历年间,作为都御史的王世贞抚治郧阳,有感于教化之功,特意在行台署内设清美堂,捐俸从三吴、两浙、燕赵间购回《皇明文衡》、《通典》、《文献通考》、《大明律例》、《孔子家语》、《吕氏春秋》、《资治通鉴》和《文艺类聚》等数百卷置于清美堂,以兴教化,亟力提倡读书,不仅开郧阳士子读书风气,而且还为后来的官吏捐资兴学起了榜样示范作用。

无论是春雪楼,抑或是清美楼,都与郧阳府、郧阳府学丝丝相联。就在第三栋学生楼开工的那天,人们再一次提及新楼的命名,深感命名艰辛误读易,大有“知音其难哉”的喟叹。正闲聊间,一位前来道贺的地方学人也参与讨论:贵校诚建于北京路上,系现代意义上的大学,然兴学历程与学脉源渊当始于郧阳府学,“春雪楼”、“清美楼”之命名已见寻根索源心迹,照此逻辑,新建第三栋学生宿舍当取名“时雨楼”。

记得齐梁时期的刘勰曾在《知音》篇中说:“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第三栋学生宿舍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之中,其命名尚未正式敲定。听一听这位学人对校内建筑命名的解读和建言,才知道刘勰的感叹多少有点文人的局限性。学坛处处遇知音!

查《郧阳府志》卷五•城池篇载:“嘉靖三十六年,都御史章焕又以东北一带开筑二百余丈,计六里有奇,正东增一门,曰时雨,盖郧学朝门也。”

【作者:品舟  录音:李新宇  摄影:罗优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