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评论

雪国: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大众媒体也有责任

来源:红笔      作者:雪国      发布时间:2021-01-31 17:05       点击数:

“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作为近期的沸点话题,引发了很多争议。

有人说“防止……女性化”的提法,是对女性的一种歧视;有人说性别是社会建构的,每个人有权利选择自己的性别特征,不能强求气质阴柔的男性变得阳刚……这说明我们国家的公民意识在觉醒。但是,全国政协委员的提案、教育部的回应,针对的是普遍现象,没有必要以钻牛角尖的心态去批驳。

曾几何时,“小鲜肉”、“小奶狗”、“小狼狗”、“甜野男孩”……一度成为媒体热炒的标签,中年妇女在微信群讨论这些话题。这种导向很容易让青少年的价值观发生变化:让自己变得更萌一点、更没有棱角会受到异性欢迎。

电视娱乐节目中的明星、主持人的妆发、语气越来越倾向于“花美男”型。从《流星花园》中的长头发的F4到妆容精致的EXO组合,从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等节目主持人到变性的流量明星,花哨装扮、兰花指、发嗲撒娇好像也成了男性的一种武器。

近几年,影视作品人设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以前有男女主角是标配,如今一部分电视剧和电影好像不需要女主角了。上个世纪80年代影视作品中也出现了一些容貌俊美的“奶油小生”,但那种阴柔美并非社会主流。而现在大众媒介上却有很多以阴柔为美的流量明星,如同鲁迅先生所描述的“阔人的孩子,妖形妖势,娇声娇气”,不能不说是审美观的变异。

教育部提出加强体育教师配备、加强学校体育制度顶层设计、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当然是一种积极的态度,至少可以从教育层面来对青少年进行引导。但这只能解决浅层次的问题,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大众媒体推崇的审美观在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

大众媒介包容各种取向的美在一部分人看来或许是一种进步,但更要尊重自然规律和自然美,什么是主流、什么是另类,千万不能倒置了。 

(红笔:雪国)